2016为什么是个票房冷年,这些电影也许能给出答案

2016为什么是个票房冷年,这些电影也许能给出答案

听气象报告,2016年是几十年来最热的一年,但与之形成对比的,却是电影大盘冷得不像话,让2016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电影小年。春节档三部大片昙花一现炒热了市场之后,大盘一路走低,理应火爆的五一档,竟然只有一部国产电影过亿。目前为止,暑期档票房破亿的数量也大不如往年。

据统计,上半年内地票房报收245.76亿,相比去年同期203.63亿的成绩增长21%,而2015年上半年同比2014年增幅为50.3%(数据来自时光网)。可以看出,今年的票房增速急剧减少,电影市场正在发生一些巨变。综合影片题材、商业表现与观众反响,我们选出了下面几部具有话题性的电影,方便以小见大,从中看出今年电影市场的转变和现状,以及什么样的电影才能卖大钱。

《美人鱼》

票房:33.9亿

《美人鱼》以直冲云霄的吸金魔力,加冕华语电影票房冠军,证明星爷二字,仍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。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的说法,仍能唤起华夏大地的港片情结。周星驰的影响力从80后,90后绵延到了00后,他的无厘头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,艺术价值超越了商业成绩,令他成为真正的大师级电影人,拥有一呼百应的龙头地位。

《美人鱼》票房爆炸,也是仰仗着喜剧电影的先天优势。比如片中主演邓超,演技褒贬不一,他自编自导的《分手大师》,《恶棍天使》,虽然网络恶评如潮,却能分别取得6.65亿和6.49亿的惊人票房。喜剧是除了动画之外,最贴合阖家观赏的类型,而在中国又有“动画是给小孩看”的偏见,喜剧成为票房龙头霸主。

具体来看,片中虽然也有暴力、性暗示等成人元素,整体上仍是一部强调真爱至上,人类互相关怀,保护环境拯救世界的合家欢之作,三观没有大问题,笑料也算是老少咸宜。天时地利人和尽数占据,票房称霸,也该是周星驰结此硕果。将来能超越的《美人鱼》的,一定也是情怀成分与商业卖点并驾齐驱之作,综观华语影坛,最有希望的,还是周星驰自己吧。

《寒战2》

票房:6.67亿

警匪片曾经是港片电影支柱之一,屡创票房佳绩和经典地位。但进入合拍片时代后,一直萎靡不振,很多年没有话题性的作品问世。陈木胜,林超贤,杜琪峰等警匪片高手,在内地的票房成绩也一直不佳,吸金能力远远不如青春片、喜剧片、奇幻神话片。

此中的教训之一,是警匪片不该以火爆场面作为最大看点。如今的观众,看多了海外大片,博览电影特效,而警匪毕竟是写实题材,场面再大也是有限,一不小心成鸡肋。2012年《逆战》在东南亚横扫恐怖分子,票房不到1.3亿,2013年《扫毒》金三角剿杀毒枭,票房2.3亿,同年的《风暴》“把香港变成战场”,票房也只有3亿出头。虽然都不能算失败,但可以看出,警匪片场面投入与票房回报严重不对等,需要另辟蹊径。

比如去年的《杀破狼2》,不玩枪火改玩拳脚,用监狱题材、暴力血腥和三大打星的真功夫做卖点,票房突破5.6亿,非常成功。新导演梁乐民、陆剑青的《寒战》,走的是另一条路子,脱离枪战动作的交锋,上升到政治惊悚片的层面。

其实此前的《窃听风云》系列,已有初步尝试,成绩不错。《寒战》走得更远,2012年第一部大玩高层政治游戏,拿下2.5亿票房,时隔四年的《寒战2》升级加码,将格局进一步上升到香港政治生态最高层,完全取自现实的警例、职位头衔,轻武斗重政斗的设定,带来非常新鲜的观影快感,成功打造近年票房最强悍的港产警匪片。这也说明,警匪题材仍然有足够的市场潜力,只要找准观众感兴趣的切入点。

 

《叶问3》

票房:7.7亿

这几年边境局势不太平,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结也甚嚣尘上。《叶问》系列的精神核心,正是重打80年代盛行一时的民族牌,描写功夫出众的中华英雄如何暴打侵略者,扬我国威。对手从日本人、英国人一路到《叶问3》实力最强的美国人,还加了个中国功夫击败泰拳高手的插曲,将吸引力提高了一个崭新的层次。前两部上映时,有观众在影院看到叶问赢得擂台战,鼓掌喝彩,可见多么有市场。

但除了以民族情结激起观看和宣泄欲望之外,《叶问》系列的卖座,主要还是这个时代动作人才的青黄不接,真功夫电影的稀缺。小鲜肉小花偶像们,往往是用威压、替身和电脑特效,来制造身手不凡的假象,毕竟与真功夫相去甚远。

《叶问3》让宇宙最能打的甄子丹,对阵这两年风头突起的张晋,更请来了现实中的顶级高手泰森,让他们两两对抗,谁更技高一筹,才是吸金看点。放在武侠片、功夫片盛行的港产辉煌期,叶问系列也不过是另一部《方世玉》或《太极张三丰》,但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问世,承载了对港产动作片的希望,票房高企自然不在话下。

《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》

票房:7.86亿

3年前的《北京遇上西雅图》出乎意料地砍下5.2亿的票房,让人惊叹于一部三观存在争议的轻喜剧爱情片的吸金能力。影片突出了吴秀波与汤唯的搭配化学反应强烈,更巩固了汤唯文艺女王的头衔和商业号召力。

爱情片是以小博大的优势类型,但优质的爱情电影其实非常稀缺,华语市场多的是脱线闹剧、咸湿擦边球和所谓的校园青春怀旧片,虽然低俗人人喜欢,但有时也会渴望来一次雅俗共赏。

《不二情书》进一步满足了大众的愿望,第一部的编导薛晓路继续发挥所长,从头到尾做足了文艺电影的功夫,诗词歌赋散见台词,古今文化充填其中,并且没有辜负众望地,在一个社交网络、即时通讯软件高度发达的时代里,上演了一段书信情缘,完全满足了人们对古典罗曼史、慢生活、文艺情调和纯爱关系的想象。

所以,与其说是爱情题材吸引了观众,不如说是文艺气质征服了观众。曾经文艺电影不受待见,因为太小众,很多人甚至将文艺片从整个商业片中独立出来单独讨论。但随着文艺生活的极大丰富,(伪)文艺青年数量的与日俱增,越来越多观众愿意为文艺电影买单,在影院享受一场文艺洗礼。如果《北西》拍第三部,一定会在文艺元素上做更多的文章。